寒湿凝滞型痛经在中医中是因外感寒湿之邪或饮食不当,致使寒湿内停、气机不畅、血行受阻而引起的疾病。治疗时主要采取温经散寒、化湿止痛的原则。
针灸治则可以使用以下穴位:
1. 三阴交:坐落于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
2. 关元:坐落于腹部正中线上,脐下3寸处。
3. 气海:坐落于腹部正中线,脐下1.5寸处。
4. 归来:坐落于下腹部,脐中旁开2寸,平脐。
5. 足三里:坐落于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。
针刺手法一般使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,以达到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的成效。同时依据病人的具体状况可适合调整选穴和操作办法。在临床应用时还应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,全方位考虑病人的体质及随着症状等原因进行个体化治疗。
相关文章推荐